2025年6月16日,根据来自以色列海法市民众拍摄的画面分析,美军在短短8秒内发射了8枚萨德反导拦截弹(而以色列的“箭-2/3”反导系统发射车只配备了6枚导弹),意图拦截伊朗发射的高超音速导弹。然而,所有8枚萨德拦截弹均未能命中目标,导致伊朗的3枚高超音速导弹直接突破防线,成功命中了以色列海法地区的重要设施,包括炼油厂和天然气发电厂。最令人担忧的是,这些导弹的攻击可能还波及到了驻扎在该地区的美军萨德防空阵地。如果此次伊朗高超音速导弹确实首次打击了美军萨德反导系统,并成功摧毁其设施,那么这将成为美军萨德系统首次遭遇突防并被摧毁的记录。此时,问题转向美军是否敢于承认这一事实,公开承认萨德防空系统被伊朗导弹摧毁?
这次袭击的目标之一,海法炼油厂,供应了以色列近60%的成品油,其中包括大量的柴油和汽油。在此区域部署美军萨德反导系统是合情合理的,但从结果来看,萨德系统显然无法有效拦截伊朗的高超音速导弹,哪怕是伊朗的“入门级”高超音速导弹。在军事装备上,美军萨德系统近年来的采购状况并不乐观。根据美国五角大楼的装备采购记录,2020财年后,萨德导弹的采购量逐年下滑,2023财年采购了18枚,2024财年降至11枚,而2025财年的采购量为12枚。每枚萨德拦截弹的单价分别为1500万美元、1960万美元、甚至高达2050万美元,这还不包括研发与测试的额外成本,否则价格将飙升至2800万美元、4400万美元,甚至5300万美元。如果按照每枚萨德导弹2000万美元的成本来计算,8秒钟内发射8枚萨德导弹,总成本约为1.6亿美元,而每枚伊朗高超音速导弹的造价仅为300万美元。也就是说,伊朗以不到1000万美元的成本,成功突破了美国1.6亿美元的防御,且没有任何拦截成功。
展开剩余63%美军萨德反导系统的固定部署位置也成了一个致命弱点。五角大楼对萨德防空阵地的采购计划表明,萨德的部署越来越少,而在战时,这种固定阵地并不具备灵活的机动性。远程防空导弹发射车通常是固定在指定位置的,这意味着它们在部署过程中无法快速机动。一旦遭遇敌方导弹袭击,尤其是像伊朗高超音速导弹这样的高速武器,萨德反导系统根本无法有效应对,实际上成了活靶子。
同样在6月16日,沙特阿拉伯上空的一架民航客机拍摄到了伊朗导弹齐射的震撼画面。从这个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到导弹穿越云层后,推进器的分离情况,这一幕成为公众首次看到伊朗高超音速导弹如此明确的飞行轨迹。互联网的普及让全球用户都能直观地见证这一事件。如果伊朗能够增加其导弹反击次数,并扩大规模,以色列可能会在军事上更加谨慎。伊朗若不放弃叙利亚,甚至可以从戈兰高地发射炮弹,在成本效益上对以色列形成压力。然而,由于地理距离的限制,若有更多高效远程武器,伊朗的打击将更具威胁。
除了弹道导弹外,伊朗还装备了射程可达1000公里的巡航导弹,以及大量自杀式无人机和巡航导弹。这些武器不仅可以突破以色列的防空体系,还可以在数据层面上直接到达以色列境内。美国分析认为,伊朗在“真实承诺-3”导弹的发射中首次启用了位于西部的地下导弹基地,并使用了固定井式发射系统。这表明,尽管以色列宣称已经摧毁了伊朗的导弹部队,但伊朗依然可以通过这些地下设施进行远程打击。
美国福克斯新闻记者走访了多处被伊朗导弹打击的以色列地区,记者在现场发现,许多地方已经成为废墟。“伊朗的导弹突破了以色列的防空系统,并直接击中特拉维夫的目标。现场大楼的外墙已被大火吞噬,”记者这样描述道。“救援人员正在瓦砾堆中搜寻幸存者,而美国驻特拉维夫大使馆也受到了波及。”这一报道令以色列政府颇为不满,但他们显然无力改变现实。
在16日,伊朗导弹袭击导致以色列当天死亡人数上升至8人。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威胁称:“德黑兰的居民将为此付出代价。”然而,伊朗的地理面积广阔,其导弹打击依旧具有持续性。尽管加沙地区狭小,但人民依然能够生存;而伊朗则可以通过持续的导弹攻击,在未来几年内保持对以色列的打击。若持续发射高频次的导弹,消耗敌人的防空弹药,最终将对以色列防空系统形成巨大的压力。现阶段,伊朗的导弹攻势已经显现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效果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